联系电话:400-069-9987 ·收藏页面 ·返回主站
欢迎访问卓而越教育|卓越考研南京分校官方网站!

资讯动态

News and information

  • 2024-02-06
    有的学校已经公布了考研复试参考书目,今天小掌总结了部分学校复试的参考书目以及书目查询方式,报考以下院校的研宝们可以参考哦。另外提醒大家,有的院校是没有指定参考书目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找一些资料进行复习,如果你对怎么复习没有把握,可以询问一下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安徽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参考...
  • 2020-02-17
    最近看新闻,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鼻子一直酸,大多时候都是感动的,这几天真的给一群“大白”给逗笑了,“大白”是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带领着一群病人在跳新疆舞和广场舞,看到的时候真的觉的好暖。前几天跟一个学生无意聊天,得知她妈妈是第一批去支援疫区的医务工作者,瞬间就很钦佩,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一生有没...
  • 2020-01-29
    尊敬的家长/学员: 为响应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延迟南京市企业复工复业时间的通知》,结合目前江苏疫情实况,决定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办公,现场办公时间另行通知,带来不便,还望谅解! 请各位家长/学员在节日期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场所。 疫病期间校园处于封闭状态,...
    • 2023节后上班通知
      2023-01-28

      2023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八,正式新的一年开工:

      1,复试想早点过来看书的同学过几天就可以跟班主任约时间了(开工后几天整理和打扫结束,具体联系班主任);

      2,假期结束,学习打卡的可以继续了;

      3,假期期间报名的新生明后天(2023年1月29日开始)就可以安排后续事宜;

      4,学生/家长约来校咨询的可以约起来了!

      新年新气象,愿所有美好都如期而至!!(文:朱老师)

    • 2023春节放假通知
      2023-01-16

                                                      2023春节放假通
              南京卓而越于2023年1月16日至2023年1月29日春节假期,假期间电话等都可以咨询相关事宜。
              在这里祝新老朋友们,同学们,老师们,春节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阖家欢乐!!

    • 2022考研:复习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2021-11-04

      怎样处理好做题和看书的关系?

      做题和看书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共同目的在于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这“两手”都要抓。

      抓看书”,书要经常看。看书时不能拘泥于死记硬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把隐含的知识挖掘出来。问得越多,释疑得越多,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入透彻,思路就越清晰,遇到问题就不至于茫然,而能一挥而就了。

      复习阶段,在做大量习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看书,把知识点温习一遍,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印象,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最后的复习要有一种回归感,就是各科的复习尤其是薄弱的科目的复习要回归到课本,回归到基础上来,查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的不足和漏洞。

      抓做题”,题要经常做。做题不一定要多,关键在于"精"。通过做题,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现自己在知识方面的漏洞,能力方面的缺陷,再及时回归书本,有针对性看书,就会发现当初看书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就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一般说来是想看书后做题,在做题中落实和运用课本知识。

      复习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总复习注重效率和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复习要有计划性。除了一张学校安排的课表外,还应有一份自己安排的课余的时间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每周课余时间的学习课表,做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心中有数,才不会造成顾此失彼。这种计划性的安排应与相关科目的教学保持一致性,但千万不能被相关科目的频繁考试打乱阵脚。被动的应付平时的小测验,也就无计划性可言。

      第二,复习要有的放矢。这里的"矢"一指考试说明规定的相关知识点,二指自己的薄弱科目或某科目的薄弱环节。复习时可先进行系统的单元练习,第一轮结束后就应着重整套题,整份试卷的练习。训练后注重错误的搜集和分析。

      第三,复习要有系统性。应理清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并努力构建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的网络。回过头来重新系统复习具有典型意义的例题,易错题,抓住这些题目的切入点,归纳这些题目的命题立意和命题手段,概括解题的基本思路,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最后阶段文科怎样复习

      ⑴梳理知识网络。最后文科的复习无须把所有的知识都从头再复习一遍,重点是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关键词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点,形成以关键词为核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⑵阅读已做试题。最后阶段不要再过多地做题,尤其无须做过多的难题,偏题和怪题。

      ⑶把握热点,查漏补缺。热点一直都是重头戏,作为热点问题,我们无须了解得过于详细,热点往往是作为背景材料出现在试卷上,作为热点材料我们要熟悉它的来龙去脉,无须过多追究其细节。

      最后阶段理科怎样复习

      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制定复习计划,根据心态调整复习进度,选择适当的复习方法。最后的复习过程中应注意:

      ⑴提高复习质量:应采取"回头看"的方针,不机械做题,不盲目铺摊子,不大量做新题,难题,要注意思维的角度和方法,知识点的应用,解题特点,注重知识梳理,整合的过程。

      ⑵善于梳理:知识经梳理后,由点→面→体形成有机联系,这样就可以跳出题海,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应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

      ⑶查漏补缺:检查回顾以往练习中和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错误原因,及时解决,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反复错误的问题应再做一遍,有效地避免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

    • 11月底了,考研专业课要背到什么程度才能上考场?
      2021-11-04

      大家自己摸着第二到五根肋骨的地方,问下自己,如果现在就上考场的话,能考多少分?考研的专业课分数占比大,要背的知识点多,很多同学心里背得也很没底,那专业课到底要背到什么程度才能放心上考场呢?其实对于不同分数目标的同学,需要达到的熟练程度也不一样。

      十一进度复习底线

      一、目标分数250+的同学:

      目标这么高的同学,在十一月的时候,专业课应该已经背到第三遍了吧。框架肯定也已经了然于心了。如果你看着框架就已经能把知识点复述个七七八八,那说明你背得很扎实,还是有很大的概率能成功冲击250+的。

      进阶提升:一边继续背专业课,一边做真题,在真题中发现哪些知识要点还没有掌握透彻,将这些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就不要拿着书背了,直接背前几轮列的框架里的内容或者思维导图,记得不清楚的地方就翻开书看一看。背书要做到从厚到薄。

      二、目标分数230+的同学:

      目标230+的同学,冲到230分虽然说高分算不上,但是也绝不算低,达到这个也是要花功夫的。这个目标的同学,如果看着框架能复述出60%的内容,冲击230+问题不大。后期再把知识点强化一下即可。

      进阶提升:将框架再进行细化,根据细化后的框架进行再次背诵,一边背一边对照书本,看看自己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真题也要练习,真题中反复考查的点,一定是重点,背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知识点分解细化,把自己想象成出题老师,看还有哪些地方还有可能是出题的点。

      三、目标分数210+的同学:

      这个分数不能再低了,再低你就考不上了!如果你没做框架,拿着书挨着章节背也是可以的,背完一节就合上书,在脑子里回忆一下那节的内容,第二天再背一次,在短时间内多次强化;在背下一节内容的时候,再把上一节内容复习一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能做到以上多次叠加记忆后还能基本复述出来的话,210+完全轻轻松松。

      冲刺备考小建议

      1、无论是哪个目标分数段的同学,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都不要太贪心,每个知识点都想背下来,这个时候要有抓有放了,多背关键词、关键语句,在考场上根据背的关键词来进行发散就行了。

      2、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做梳理笔记的事情了,之前有做过笔记梳理的可以直接背笔记;没做笔记梳理本的同学就直接列个简单的章节框架,翻开书本直接对着这章节框架背重点知识就行了。

      3、做真题,把之前为冲刺阶段留下的从来没做过的真题拿出来自测练手。

      4、有条件能找到模拟题的同学,可以做一下模拟题,模拟题和真题还是有差异的,做它目的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

    • 冲刺期遇到瓶颈?各科提分攻略来了
      2021-11-04

      冲刺期遇到瓶颈?各科提分攻略来了。

      英语提分点:作文

      英语是贯穿于整个备考过程的一个科目,从开始到结束都不能松懈。本阶段的英语复习应该注意进行整合精炼,明确考察重点。真题和大纲是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建议从近年考研英语历年真题中分析,并结合考试大纲来总结考察重点。

      这个阶段不能再简单背单词和单纯做阅读了,所有题型都要练习,尤其是作文。对于作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后期需要生搬硬套模板。这样做往往省事,也往往拿不到高分。

      政治提分点:高频考点和重点题型

      抓重点,按题型复习

      ①选择题

      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这部分题量较大。选择题覆盖面广,随机性强,任何一个学科中的任一知识点都可能出现。一定要按照考纲要求和考纲规定的知识点,将知识内容全面、系统地掌握。

      ②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在考研政治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较大。考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要注重联系实际,在结合理论分析问题时,要尽可能全面一些。另外,在解答材料题时,要注意层次和逻辑,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观点一一罗列出来,便于阅卷教师找到要点。

      关于分析题,考前的预测卷、模拟卷非常有帮助,可以让我们了解学科热点,也更明白题目类型和答题规律。

      数学提分点:明确重难考点

      1.根据考试大纲掌握详细知识点。数学公式必须牢记,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

      2.举一反三,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践证明:如果考生能够通过做题将所遇到的各种题型进行延伸或将试题的变式做到融汇贯通,一定会在考试中运用自如、超常发挥,取得好成绩。

      3.注意答卷时间的分配。一定要按照实际考试那样严格限定做题。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专业课提分点:注重理解,疏通知识点

      专业课这一段时间就是要"把厚书读薄"。把专业课课本的重点和脉络整理出来,记在笔记上。这一步能锻炼你对书本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也能强化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概括。

      不能照抄书本的章节,要靠自己的理解完成。然后根据自己的核心笔记进行大量的背诵。此外,还要关注行业热点,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 2022考研:如何科学制定考研目标分数?
      2021-07-13

      现在已经进入22考研的攻坚期啦,同学们都定好自己的初试目标分数了嘛?

      大家都知道目标的重要性,高考时我们会对着心仪的大学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考多少分,时光转换到现在,我们也会对着向往的院校默默给自己设置一个分数目标。那么对于22考研的小伙伴们来说,如何科学制定目标分数?初试考多少分才能有把握呢?本文给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考研情况

      首先是近几年目标院校的考情:目标院校的考情主要包括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和推免人数。

      (1)招生人数

      这条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或者分院具体的招生简章里面有说明。一般是指出每个专业招多少人,还有部分专业仅仅显示这个院系今年一共招多少人。

      对于后者,同学们在报考时一定要打听清楚你所报考的专业的具体招生人数。招生名额很多,当然成功的希望大。否则,虽然不至于说很危险,起码在考试之前就在你的心理上增加了负担。

      特别是热门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

      还要注意,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查看去年的数据。因为有的院校某些专业,每年招生情况变化比较大。所以,这一点也要搞清楚。

      (2)报考人数

      从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这对报考选择至关重要。当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

      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有的连着好几年都过千。像这样的专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建议大家不要选择。

      (3)录取人数

      这一数据也非常重要。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这是因为该专业当年生源质量很好,所以学校适当扩招。

      还有就是,最终录取人数大于报考人数,是因为该专业报考人数不足,有调剂生进来。这一小小的变化可能就是某些同学的救命稻草。

      (4)报录比

      录取人数除以报考人数就是该专业报录比。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还有更高的。

      这就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竞争如此激烈,没有实力如何应对!

      (5)推免人数

      这一关键数据,之所以强调这个数据的重要性,是因为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

      小伙伴们还必须清楚当年到底有多少人通过推免。这一数据现在各招生单位研招办、相关院系网站上应该都有公布。

      我们在报考之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特别是非名校不考的同学更要注意。

      如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在10月底正式报名结束之前,同学们还可以修改报名信息。否则一旦报考这种火拼专业,考研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这些信息我们都要提前了解清楚,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打无准备的仗。

      二、初步预估

      (1)同样的分数,不同的院校,其含金量就有所不同

      我们都知道,考试是分水区旱区的,不同的地区,阅卷的松紧程度是有所区别的。尤其是北上广,可以说是考研的重灾区。

      同样是360分,在不同的地区,或是不同的院校,甚至同一个学校的不同专业,其含金量就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360的分数,有可能会被一所普通院校筛选掉,也有可能就上了一所211。所以,考研分数的高低只有在报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考生之间才有比较的价值。

      (2)假如英语达到70+

      无论对于英语一,还是英语二,成绩达到70+,都是个不低的分数,那要想达到70分,各个题型都要保证有多少的错误率呢?

      英语一、二的作文加上翻译,分值都是40分,想要得高分并不容易,一般要保证只扣15分,上下浮动5分。

      再说说完形填空,大多数同学都会放弃这一题型,其实完形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有逐渐降低难度的趋势,建议大家平时练习一下。完形的分数要保证只扣4分,上下浮动1.5分。

      最后说一下分值最重的阅读理解部分,A部分+B部分总共50分,有25个题,英语想要总分达到70+,错误率就要保证在6个以内,上下浮动2个。

      这些数值只是供大家参考,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部分,建议以长补短,平时的复习当中要着重补短板。

      (3)比目标院校的初试分数线高10-20分

      大多数专业并不是过了国家线就能进复试的,院校一般会根据当年考生的分数情况作为划初试线的依据。

      建议大家提前了解近些年目标院校的初试分数线,并在分数线的基础上再加上10-20分,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假如初试分数线为350分,以350作为目标,结果有可能就只考了340分或是更低,要是目标定位在370分,最后就有可能超过350分甚至更高。

      三、具体目标设定

      (1)培养热切的欲望

      你的欲望越高,你完成这件事的可能性就越高。热切的欲望是促使你往前走,克服一切困难和沮丧、失败和拦阻的主要的驱动力。

      这个欲望应该是个人的欲望。每当我们谈到设定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必须是“你”的目标,是能够激励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要求你变成什么样子的目标。

      你必须对自己完全地诚实。问你自己你要的是什么?完全“自私”地设定自己的目标。这里的“自私”就是不给自己同任何外界因素回旋的余地。

      比如,你就要考380,因为这样能稳上,那你就定380分;如果你可以接受调剂,学习也大概就是这个程度,那就定在刚好可以上的分数。

      (2)目标拆分

      最好由设定一个小的目标开始,完成这个目标,再设定一个大一点的目标来完成它,并且依此类推……也就是目标拆分,先把数学从100提到120,就是你考研成功大目标里的一个小目标。

      英语可以从先攻破阅读开始,政治就可以更细了,先收了马原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3)写下来

      也就是以白纸黑字将目标写下来。唯有将目标写下来,你才能将目标详细的内容规划出来。同时,当你把目标写下来的时候,你就把这个目标具体地呈现在自己面前。

      放在桌子的旁边,每天提醒自己今天数学要提高1分,最后数学要提高2分,主要是一种激励。

      (4)分析你现在的位置,分析你的起始点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唯有知道自己从何处开始,你才知道下一步应该是如何地走。所谓分析你的起始点是分析个人最强跟最弱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知道自己在哪儿,才能知道自己去哪儿。揠苗助长要不得,好高骛远也要不得。

      由于研究生的扩招政策,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院校倾向于降低初试标准,让更多的考生进复试,通过更为注重综合素质的复试来选拔最终录取考生。因此考生们面对初试切不可有“过线大吉”的思维。

    • 全国39所985院校考研优势大剖析!
      2021-06-11

      很多同学在择校的时候都瞄准了“985”院校,那么这些学校到底有哪些吸引人的“魔力”呢?今天就带领同学们一起看看~

      北京地区(8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占据了大多数主要学科的第一名,是国内大学中不分伯仲的前二名,以前清华大学以理工为主,但近年来综合实力突出,目前与北京大学同为国家优先发展的二所综合类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这两所分别是人文类和师范类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哲学和法学列全国第一,北京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心理学和环境科学列全国第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它们都担负着国防工业的重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与飞行器有关的专业和金属材料工程列全国第一,北京理工大学的装甲车专业和弹药爆破专业均列全国第一。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最有实力的农业大学,在多数农学类专业列全国第一。

      中央民族大学

      代表了多民族团结的一个方面,在民族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列全国第一。

      上海地区(4所)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这两所紧跟北大清华后面的强校,在实力雄厚,理科、工科、经济管理、社会科学以及医学等学科中都很有实力。

      同济大学

      一流的理工科大学,在建筑、土木、环境、车辆和交通等学科中很有优势,其中工程造价、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四个专业列全国靠前。

      华东师范大学

      仅次于北师大的师范类大学,在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和理学等学科中都有相当实力。

      浙江省(1所)

      浙江大学

      该校是浙江原来最好的四所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农学院、浙江医学院、浙大工学院)合并的,在社会科学、工学、医学、农学和理学中都非常强,其中自然科学排全国第一,光学、材料化学、蚕学等专业全国第一,有相当多的专业位居国内前三。

      湖南省(3所)

      国防科技大学

      有军中清华之称,在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类学科实力雄厚,管理科学以及一些工科专业也很有实力。

      中南大学

      是一所发展很快的理工类院校,它的工科、医科(负有盛名的湘雅医学院)、管理学和理学都很好,特别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和物流工程全国第一。

      湖南大学

      是一所理工经管艺术都比较平衡的综合类大学,其中国际经贸列全国第二。

      湖北省(2所)

      武汉大学

      近年来发展很快,多个学科在国内名列前茅,有进入一流大学的趋势,其中有多个专业位于全国前五。

      华中科技大学

      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原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是一所实力很强的理工类大学,机械专业长期雄踞国内第一,同济医科大学的并入使得医科也有相当的实力,机械,光电信息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和公共事业管理五个专业位居全国第一。

      安徽省(1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是国内理工科最强的大学之一,所有学科都排名居前,其中物理学、安全工程和地球化学三个专业全国第一。

      山东省(2所)

      山东大学

      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和医学都很均衡,在教育部这轮评估中,数学和考古均排全国第三,中文第五,政治学、统计学、公共医学和护理学第八,物理第九,口腔和药学均为第十,其余绝大多数专业排在10-20之间。

      中国海洋大学

      是海洋老大,在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和水产类国内没有对手,这是一所会越来越强的学校。

      江苏省(2所)

      南京大学

      所有学科都很强,本科教育很有特色,1-2年级不分专业大类培养,学科开放,自主选专业,物理学、天文学和地质学全国第一。

      东南大学

      是国内工学领域的代表性大学,几乎所有专业都非常强势,其中路桥和渡河工程、交通工程和动画三个专业全国第一,交通运输专业全国第二。

      广东省(2所)

      中山大学

      社会科学、理学、经济管理和医学都很强,其中逻辑学、麻醉学和行政管理三个专业全国第一。

      华南理工大学

      在理工和管理专业很好,法学和文学也有一定实力,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2个专业居全国第二。

      福建省(1所)

      厦门大学

      号称海上花园的大学,和武汉大学并称中国最美的大学,经济管理学科很强,社会科学和理学也不错,会计学全国第一,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排第二。

      陕西省(3所)

      西安交通大学

      是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力量迁址西安的大学,工学和管理学首屈一指,管理科学、法医学全国第一,机械电子工程和管理工程全国第二。

      西北工业大学

      是实力非常雄厚的军工院校,国防七子之一,以航空、航天和航海特色著称,飞行器专业和材料专业位居前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虽然总体实力不是太强,但在农林类专业中实力很不错。

      天津地区(2所)

      南开大学

      综合实力非常强,特别是社会科学、工商管理和理学,国际经贸和物流管理2个专业位于全国第一。

      天津大学

      前身是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在工科的多个领域领先,管理学也很好,化工工程专业全国第一,建筑学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全国第二。

      四川省(2所)

      四川大学

      学科均衡,医学突出,特别是口腔医学号称亚洲第一,另有康复治疗和宗教学全国第一,金属材料等专业位于全国第二。

      电子科技大学

      以IT技术为核心,电子类专业全国第一,通信工程全国第二。

      辽宁省(2所)

      东北大学

      是一所以冶金、采矿、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闻名的理工科大学,张学良将军曾任校长,冶金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全国第二。

      大连理工大学

      在港口与海岸工程专业排名第一,化工和材料等工科专业也很好,管理类也很强。

      吉林省(1所)

      吉林大学

      是东北地区的一所实力雄厚而均衡的老牌大学,理学、社会科学、工学、医学和农学都有相当实力,其中资源勘探工程专业列全国第一。

      甘肃省(1所)

      兰州大学

      是大西北的一所近年来发展不快的老牌综合性大学,但它的生态学、草业科学全国第一,气象科学第二。

      黑龙江省(1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是军工院校的老大,多数工科都排在国内前三,其中焊接技术与工程亚洲第一,制导技术和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列全国第一。

      重庆地区(1所)

      重庆大学

      是以建筑、机电和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优势而著称的一所综合类大学。

      以上就是全国各地区985高校的特点,主要是简要介绍较为突出的优势供同学们参考。如果想要选择合适的院校,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具体深入的了解哦!

    • 跨专业考研:合理规划 全力备考
      2021-06-01

      伴随2021年研考的结束,计划参加2022年研考的考生已经着手准备复习计划。近年来,跨专业考研队伍不断壮大,不少考生在研考时选择了喜欢但不同于自己本科所学的专业报考。记者梳理了跨专业考研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并采访了部分往届跨专业研考生,帮助2022年跨专业研考生合理规划研考计划。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跨专业研考队伍日益壮大。对于这类考生而言,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跨专业研考,并不意味着研考生浪费了4年大学时光。事实上,考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选择不同于本科的专业领域深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日益多元,越来越多的高校导师也倾向于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以丰富自己学科研究的思维路径,以及一些专业研究领域的纵深程度。因此,对于跨考生而言,跨专业研考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学科素养。复合学科背景也会在日后的科研、求职中发挥更大的潜力和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0级博士生张洁凡介绍,她自己本科专业为会计学,跨专业报考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跨专业考研给她硕士以及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帮助。

      “我本科学的是会计学,硕士转到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习。日常的科研学习过程中,在做一些要求量化研究的课题时,在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方面,我能发挥本科专业优势,相较本专业其他同学可以发挥得更好一些。”张洁凡说。

      但跨专业研考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选择跨考就要求考生走出本科学习的“舒适圈”。面对全新的专业课知识,跨考生要转变思维方式,主动搜集新专业的行业动态,拓展新专业的知识领域。相较于选择本专业参加研考,跨专业考研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也是更加勇敢的选择。

      合理规划很重要

      一些研考生或因为喜欢某专业,或为了日后求职,或觉得跨考的专业难度较本科专业低,而选择跨专业考研。总的来说,考生选择跨专业考研背后的原因是多元的。但研考与高考不同,每年研考在报名阶段只能选择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因此,想要“一战成硕”,研考生在决定跨专业考研之前要审慎。

      首先,考生在决定跨专业考研前要明晰自己准备跨考的专业与本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度。关注融合度能有效审视跨专业考研的难度。例如,在过往研考中,理工类专业研考生选择跨考经管类专业的较多,跨考成功率也较高。如本科学习数学专业的研考生,在考经管类专业时,其本科所学的数学专业课学习优势就能更好地发挥,备考也会更轻松。但如果研考生计划跨考的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融合度不高,专业学习难度较大,研考生在选择之前就要慎重考虑分析后再决定。

      其次,跨考需要做好新专业信息的搜集工作。面对陌生的专业领域,考生要提前做好专业信息搜集工作。在掌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备考计划。

      此外,跨专业考研也需要考生尽早准备专业课复习,尽快熟悉新专业的学科思维。提前开始也是为了确保专业课基础的扎实。毕竟相较于本专业的考生,跨考生的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限。导师也可能更在意跨考生的专业素养。

      这些限制要厘清

      决定跨专业考研后,考生还需厘清跨专业考研需要的条件,从而在备考阶段少走“弯路”,高效备考。

      一要明晰专业限制。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不接受跨专业考生。专业性要求高,会让人产生跨专业考生难以胜任以后专业学习和实验工作的顾虑。

      二要明确跨考专业是否需要专业基础。对于跨考生来说,在专业学习之前,要了解所考专业是否要求专业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备考,还能明确日后专业学习要求,避免入学后专业学习压力过大而难以适应。

      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跨考并没有地域方面的限制,跨考生也可以跨地区研考。只不过对于跨专业、跨地区、跨学校的“三跨”考生而言,备考难度较大。当然,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其分数线与本专业考生的分数线是一致的。

      趣说研考难度等级

      等级一: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研考。对于这类研考生而言,所拥有的备考信息资源优势较大,对本专业课程的了解程度也较深。因此,这类研考生在备考时要利用好所拥有的优势。

      等级二: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研考,比等级一难度稍大。跨学校研考需要考生提前获取目标院校的信息资源,做好信息搜集工作。

      等级三: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研考,难度等级居中。这类考生的备考优势在于专业课知识方面,比跨专业研考生了解更为深入。难度在于跨地区、跨学校的信息搜集和获取上。

      等级四: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研考,和等级一相比,等级四最大的特点是跨专业。这类跨专业考生对专业课的复习要趁早,才能为成功“上岸”增添筹码。

       

      等级五: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即“三跨”考生。这类考生是研考大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对于他们而言,这种选择需要勇气与毅力。他们在备考过程中要面对信息搜集的挑战,还要面对全新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压力,更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 四个关键点,“一键”优化你的复习效果!
      2021-06-01

      1、参考书/笔记贵精不贵多

      相信很多同学在确定考研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大纲来买考研书籍,复习资料、专业课笔记等。其实,买的书不在多,每个科目只要买2-3本口碑较好、比较受考研学生欢迎(大家都觉得比较好用)的考研书籍是最明智的选择。复习的资料不是越多越好,要知道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新的资料,不如把一本书学的更透彻,这样复习也是成效甚明的。总结历届师兄师姐考研的经验和教训就是:参考书在精不在多,关键在于运用。很多参考书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大同小异的,只要精读其中一本,基本就囊括了绝大部分考试内容,关键在于精确地掌握重点知识点。如果时间上非常充裕,在做知识的扩展也不迟。

      2、学习计划贵在坚持

      学习计划是让复习更规律更有效率的不二法宝,尤其是学习英语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复习能够快速地提升学习的质量。学习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分阶段复习第一轮复习时间要长一点,全面地复习每个科目的内容,做到不留死角。第二轮复习的时间要控制的快一点,主要任务是加深第一轮复习的印象、查漏补缺、并找出重点内容多针对性练习。第三轮复习要主攻重难点内容。最后用考前复习的时间作为冲刺。很多时间不够的同学,到最后可能根本没法完成复习计划,别说一二三轮复习了,可能第一轮的复习目标都无法达成,造成这种巨大疏漏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学习规划出问题了,制定的复习计划太理想,实际学习能力跟不上规划,开始时间又比较迟,确实无法完成复习;二是没有坚持下去,复习到半路就坚持不住了,复习就变得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等到临近考试才发现,复习不完了...

      3、两个基本点:重点和弱点

      大家在复习中要找出各科目的重点内容。比如:英语的重点内容在于阅读和写作;其他科目的重点部分则可以根据历年的真题总结出来。专业课在复习时要着重对重点内容的把握,把重点内容钻研得透彻。另外,个人弱点部分大家要在复习中仔细领会,并且要在此过程中逐步尝试、迅速找到将弱点消除的方法。比如,对英语比较头疼,那么就应该适当的增加英语复习的时间,并清楚的了解劣势所在,并针对性加强,若是词汇那就多记反复记,如果是阅读那就多多练习、多多读诵,什么样的弱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对付。

      4、复习成果定期总结

      埋头复习固然是好,但是对一些繁琐的内容进行总结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复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困境,或者把前面的知识点混淆了。这就需要大家做定期总结,用简洁的文字把前面复习的内容总结一下,可以每周做一次,或者每半个月做一次。其目的一方面是防止遗忘,另一方面可以使知识点化繁为简、加深自己的理解。

    <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