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069-9987 ·收藏页面 ·返回主站
欢迎访问卓而越教育|卓越考研南京分校官方网站!

资讯动态

News and information

  • 2019-01-22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落下帷幕,后续还有查询成绩、准备复试、申请调剂等。而新一届研考生也要开始研考复试的准备。记者结合往年研考情况,梳理了2019年相关的研考日程安排。考生可综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顺利完成研考各环节工作。1月—2月 准备复试 查询成绩研考初试成绩一般在2月中下旬陆续公布。从现...
  • 2019-01-22
    研考初试结束后,考生进入休整期,但还有5件事要做好:调整心态、完成期末考试、开始复试准备、了解网上调剂,精力有余的还可准备简历申请实习。调整心态研考初试已过去半个多月。考生参加了研考初试,只是完成了考研第一大步,后续的环节仍不能掉以轻心。考生要把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期末考试、复试上。有的考生感觉初试发挥...
  • 2018-05-06
    考研报名人数的多少体现了专业的热门程度和受认可程度,而这些信息对于在读的大学生和准备考研的同学有很大的参考意义的。以下为考研报名人数最多的5类专业,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一、17考研和18考研报考专业数据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调查显示,在2017研究生考试中,报考人数最多是十大专业为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
    • 教育部发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和报名时间安排
      2024-09-20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考试时长为6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举行。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相关工作安排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并公布),每日9:00~22:00。请考生届时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参加报名,查看报名须知、招生单位招生章程及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有关报名、考试安排事项等,按要求如实填写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教育部有关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于2024年9月26日至29日开展“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活动”,届时所有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解答考生咨询。

    • 关于对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选择天津市报名点考生的提示
      2021-05-09
        根据教育部和我市的相关规定,除坐落在本市的高校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外的其他考生,选择天津市报名点参加研考的,在网上确认时,须提供本市户籍证明(含常住户口、蓝印户口、集体户口),在津工作的非津户籍考生须提供本市居住证,招生单位有特殊要求必须在本校参加考试的除外。档案在津存放但无法提供上述本市户籍证明或本市居住证的考生,不允许在津参加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的报名考试
    • 2022考研全程复习规划
      2021-05-06

      准备2022考研的考研人在备考初级阶段应该对2022考研整个时间流程做到心里有数,尤其是在考研报名、考研现场确认、考研打印准考证这三大重要阶段,今天就为大家整理2022考研全程复习规划,希望对大家备考2022考研有所帮助。

      准备阶段 2020年11月—12月

      这个时期大家一定要仔细搜集考研资料,毕竟考研也是一场“信息战”,如果你的信息收集得比别人全、细,你就可以抢占先机!

      同时也要开始准备数学的复习(需要考数学的朋友),数学一直是让大多数人头疼的一门课程,如果要考数学的话,这段时间就要抓紧了,从最基础的公式定理开始准备。

      课本及课后习题、例题,多做多练,理清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脉络,为今后的备考打下基础。

      2021年1月—2月

      这个时间考研的同学一定会十分紧张,因为1月-2月是考研初试成绩公布的时间,虽然自己不是这一届的考生,但是关注往年信息也能让自己更加了解考研的形势,更加能确定考研目标,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

      这段期间英语和数学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的科目,同时如果有要跨专业的考生,这段时间也需要开始收集专业课的参考书,并开始进行基础的学习了。

      第一轮复习 2021年3月—5月

      这一阶段2021考研国家线公布,2021考研复试也将陆续开始。

      2022考研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自己报考的专业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国家线,是否招收调剂。如果有机会可以联系几个目标专业的学长学姐,获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考研信息收集和专业课复习都是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询问、搜集一下目标院校的复试招生信息。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的复习,如数学和英语,对于跨考的同学,专业课也可以开始准备了。

      第二轮复习 2021年6月—9月

      这段时间院校开始陆续公布招生简章,家要时刻关注全国研究生招生最新政策变化,目标院校、专业的研究生招生计划、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指定参考教材有否发生变化。

      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就是暑假期间,是考研备考的黄金时期,它决定着在9-10这个强化阶段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是否有所提升。这个时候要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可以开始重点复习政治、巩固英语和数学。

      2021年9月—10月

      1.不断强化公共课的复习,打好基础,完善复习的总体结构!

      2.研究生考试大纲发布,需要及时查看大纲以及解析,针对大纲调整自己的复习方向以及复习重点,特别要注意大纲新增和变化的考点,可能新增的考点和变化的考点就是今年出题的重点。

      3.考研预报名和考研正式报名开始。考生可以提前了解报名流程、选择好报考院校专业(只能选择一所院校一个专业),注意自己的报考信息的准确性,每年都有不少同学报考信息有错误!

      4.这段时间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政治选择题,专业课巩固学习,英语翻译,英语阅读,数学的练习题。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

      第三轮复习 2021年11月—12月

      这段时间需要关注的是研究生报名信息确认,一定注意要在规定时间进行确认。

      11月考研复习也进入了第三轮复习,也是考研备考的冲刺阶段,这段期间基本所有科目已经至少过了2-3遍,基础的知识已经非常熟悉了,更多的应该把精力放在知识的查缺补漏和框架建立上。

      同时应该着重政治的大题和选择题,同时要关心时政,英语的重点还是阅读,并且要提升自己的做题速度与正确率,同时准备英语作文写作模板。数学和专业课也是重点在于查漏补缺,专业课可以进行一些真题的模拟训练。

      考研初试 2021年12月21日—12月23日

      这个时间段小伙伙伴们要学会调整心态,全身心准备考试,在考试前一定不要忘记在规定时间内打印准考证。

      考研初试科目分为政治理论、外国语、统考数学和业务课,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均为3小时。每年研究生考试的时间一般为12月的第三个周末。

      2022年1月—2月

      考研初试结束后大家紧绷的心可以暂时放松一下,但是初试的结束只是考研阶段性的结束,接下来还有很多事需要大家持续关注和准备。

      2022年2月—3月

      2月上旬左右各院校将公布考生分数,大家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等途径查询自己的分数。

      3月上旬左右34所自划线的研究生招生单位陆续公布自己的复试分线,3月中旬左右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大家要密切关注分数线的公布情况核实自己是否通过复试分数线,及时准备复试或者调剂。

      考研复试调剂 2022年3月—5月

      1.复试

      考研复试的时间、地点、科目、方式一般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复试一般在4月中下旬结束。

      2.调剂

      国家线公布之后,符合教育部调剂规定的考生,通过研招网登录调剂志愿,这个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各个研招单位公布出来的调剂信息,第一时间跟需要调剂的研招单位联系。

      2022年6月—7月

      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等待领取录取通知书,迎接自己美好的研究生生活了!

      有打算22考研的同学们一定要早做规划,提前确定自己的目标,查询相关资料,制定好学习计划。在这场硝烟的战场上,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一战上岸,无悔青春!

    • 更新!22考研这几个院校公布新增和停招专业!
      2021-09-01

      最近有很多院校都已经公布了2022考研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从里边我们可以发现有的院校部分专业有了新增和停招,一起看看吧~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今年新增招生专业也不少,如:

      055105日语笔译(专业学位)专业(7人)、1007Z2临床药学(5人)、025400国际商务(专业学位)(20人)等!

      另外,暨大有部分专业停止招生:审计专硕全日制(改为招非全日制)、外国语学院日语笔译专硕、药学院1008J6药事管理学、地下水与地球科学研究院的环境科学。

      但相较于扩招的情况来看,缩招的专业和缩招名额数量都明显少于扩招专业和扩招的名额数量。

      江苏海洋大学

      扩招专业:

      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070700 海洋科学(物理海洋学方向)替换0707海洋科学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增加5人;

      电子工程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共增加5人;

      计算机工程学院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增加3人;

      理学院080502 材料学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增加3人;

      MPA教育中心105200 公共管理 (专业学位)专业全日制拟招生数不变,非全日制计划招生人数增加25人。

      缩招或停招专业:

      海洋工程学院0859土木水利(专业学位)船舶与海洋工程取消招生;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 (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减少20人。

      江苏海洋大学2022年共计划招生852人,较2021年的531人增加了321个名额,整体增幅约为60.4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根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与2021年的硕士招生计划相比,该校2022年新增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统计学3个学硕专业;新增了材料与化学专硕专业的招生。

      该校的计划招生数较2021年增加50人左右,增幅约25%

    • 硕士研究生为什么不再定位于学术型人才培养
      2021-05-18

      近日,一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2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其实大家不了解,这背后是国家人才培养结构定位的调整。

      2020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曾提出,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学硕,即以学术研究型为主,专硕,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说白了,专业硕士更类似高层次职业类教育,比如MBA,MPA等,就是典型的专硕,也是典型的职业教育。

      在教育部官网2020年9月公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其实在此之前的一个阶段,相关部门就已经开始对硕士研究生的定位进行了调整,明确以专硕为主,也明确提出,今后增加的硕士,以专硕为主。

      这些政策调整的背后,一方面是国家人才战略的调整,但更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巨大变化。

      1990年,全国本专科招生60.88万人,硕士3万人,博士3300人,在当时,很多高校,包括今天的985高校,也是本科毕业都可以留校做老师的。在精英教育时代,“专科生”也是“天之骄子”,不仅包分配,而且稀缺。研究生就更为稀缺了。因此,在很长时间,我们自然而然把硕士都定义为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人员来培养。

      但时至今日,已经完全不同了。经过20年的大扩招,我们高等教育完全迈入了普及化时代。2020年本专科招生967.45万人,报名人数仅有1071万人(含包含了大量的中职与高职学生),绝对录取比例超过90%。而硕士招生则超过了100万人,博士也超过了10万人。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进一步扩展到大约120万人。

      显然,如果硕士都定位于学术研究人才,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学术型研究人员,也消纳不了。高校是学术研究人才主要的接纳方,但近年每年高校专职教师的需求岗位仅在3万人左右,而没有博士学历,几乎没有可能。

      事实上,当硕士研究生招生体量如此之大后,很多没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学生也大规模涌进高校。

      换句话说,大量招收学硕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

      在英美等成熟的发达国家,学硕也是一个少有的存在。

      美国学术型硕士很少,大量都是专业硕士,学术硕士大多是博士的一个退路,无论是选择不念了,还是念不下去,拿一个硕士就毕业了;也有个别是因为专业跨度大,做学术研究的前期准备。多数优秀的学生,都是“本——博”,即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博士,不会,也无需经过硕士这个阶段。

      英国过去也很少有硕士,后来受美国影响,也逐渐多了起来,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输出——以挣钱为主要目的。所以其性质大多都是应用型的,可以简单理解为专硕。因此,其专业也是五花八门,就都是为了迎合现实需要,比如塔楼牌,你需要就好。

      我们曾经学习的苏联,也存在一个硕士,即“副博士”,但显然,学术研究型还是定位在博士。

      我们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伴随规模的扩大,硕士已经成为很多人标配,其核心目的还是就业,而不是研究,这种调整也是正当其时。

      比如,中国教育在线曾于2020年做过一项考生考研动机的调查,调查显示: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其本质还是就业。

      大家可以扪心自问,自己是为了学术研究考研吗?想必大多数都不是,不过也很正常,不必苛责,也没有必要,那我们去读专业硕士就是了。

      其实从培养时间来看,培养一个学术研究人员,简单的2、3年显然是不足够的。北美的博士培养时间,平均大约是6年时间。但培养一个复合型应用人才,2/3年恰恰最好。

      社会各界需要逐渐适应国家对硕士研究生的定位调整,不能再以当年只招几万人的硕士研究生定位今天招生100多万的硕士研究生。

      另一角度而言,这一定位调整,其实也对高校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研究生导师。如果从专业硕士,或者说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看,高校的研究生导师们是否能完全胜任?如果还是以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去培养专业硕士,其结果可想而知。更麻烦的是,我们很多老师可能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或者说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对于很多高校来说,这种调整也涉及很多内部资源的调整,挑战不小。

      当然,之所以引起较大的反响,是因为担心用人单位的歧视,即一些用人单位明确只要学硕,不要专硕。这种歧视本身是违法的,是典型的就业歧视,需要人社部门能主动作为、敢于亮剑、抓几个典型。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歧视背后是对质量的担忧,这就回归到根本了,如果个人能力足够强,还担心这点歧视吗?超级大学的专业硕士,又有几个敢歧视的?

      最后可以宽慰大家的是,未来学术型硕士越来越少,当大多数都是专业硕士时,也就不再有这种用人歧视了,只是,会有一个过程。

      如果不能承受,或者担心没有上学硕,读博士的难度增大。那就好好学习,因为本科直接申请博士的通道会越来越多,这也是一个必然。

      2021年上海交大强基计划明确提出,这部分入围的孩子“本博”打通培养,没有硕士。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取消学硕招生的同时,在网上挂出了一则通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国优秀本科生直接攻博夏令营是选拔直接攻(读)博士生的唯一渠道。

      以上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删除!

    • 京市召开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考务工作会
      2021-05-14

      北京市2021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会今天举行。会议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北京市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考务工作进行详细部署,确保此次考试安全平稳顺利实施。北京市教委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姜世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全面贯彻教育部相关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形势,落实教育部关于同等学力全国统考考务培训工作要求,对北京市2021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考务管理和安全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和具体部署。会议要求各考点要充分认清今年考试工作的特殊形势,不能出现因为考试工作引发首都社会安全稳定问题;不能因为考试工作管理松懈、措施落实不力引发疫情的出现和反弹;聚焦并抓好关键环节管理,精心组织好三级考务培训;全面落实考试防疫工作要求;实现考试精细化管理,确保平安考试工作目标顺利实现,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考试院研招办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市2021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考务工作进行专题培训,针对疫情防控、人员安排、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细致讲解。要求各考点要按照会议要求,认真制定各项重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责任、人员和时限,高标准、严要求做好考前、考中和考后各项工作。

      北科大考点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就指纹验证工作进行培训。各考点校参会人员就考试防疫、入场指纹验证、考试监考培训等考务细节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讨论。

      全市17个考点和备用考点单位的分管负责人和考务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 北京市部署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2021-04-24

      21日,本市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部署推进全市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出席并讲话,副市长卢彦主持会议。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别从思政育人、服务需求、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等方面就研究生教育改革经验作了代表发言。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对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做出了部署。本市将在认真分析研究生教育成绩与现状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多措并举,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学科体系、改革培养模式、健全保障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

      洪大用就推进北京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提出了要求。他表示,要贯彻落实好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强政治意识和使命意识,着力实现北京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自觉性、示范性、创造性、有效性。

      夏林茂表示,各培养单位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北京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奋进步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首善标准的研究生教育。要着力完善科学评价导向、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切实将本市高水平大学集中的势能,转化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记者 李祺瑶)

    • 名单来了!教育部批准2020年下半年5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21-04-23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批准2020年下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通知》,批准51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知》明确,有关厅(委)要加强管理,指导中外合作办学者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依法依规办学,切实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
      原文链接:教育部关于批准2020年下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通知

    • 中国政法大学:研招专业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复试全部启用智慧教室
      2021-04-23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的学校,近年来为适应国家与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新需求,学校研招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学校今年研招政策有何变化?研招复试是如何进行的?在一体化培养上有哪些探索?记者采访了学校研究生院负责人。

      记者:今年学校研考报录情况如何?与往年相比有何变化?热门专业报录比情况如何?

      负责人:

      今年学校硕士研究生统考计划录取1450人左右(含全日制、非全日制),报录比和往年相似,整体报录比约8:1。报录比高的专业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民商法学、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热门法学专业,近两年报录比均接近15:1。

      记者:2021年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请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

      负责人:

      作为学校优势学科,法学学科共设19个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以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规模占硕士招生总计划的近70%,生源情况较好,其他学科生源情况稳定。学校各专业初试分数线相对较高,尤其是法学学科,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

      学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自2021年起创设“涉外法治人才本硕贯通培养项目”,培养“外语法学双精通”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分别在国际法学和比较法学两个专业招收推免生,2021年招生人数分别为30人、20人。同时,作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的实施单位,在法律硕士学院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2021年招生人数共50人(含推免生10人)。

      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研考复试是如何开展的?

      负责人:

      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保障师生和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1年学校研究生复试采取网络远程的方式进行。今年的复试考场全部设在学院路校区新启用的教学图书综合楼,共计42间智慧教室。为确保复试工作顺利进行,3月初,研究生院与后勤保障处和网信办等学校各部门通力配合,在复试前做好设备安装调试、考场环境布置、操作模拟演练等准备工作。复试正式开始后,参与教师均表示考场环境整洁、网络流畅、图像清楚、声音清晰,复试过程井然有序。

      学校提高政治站位,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工作流程,做到特殊时期工作标准、质量不降低。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靠前指挥,实地视察复试现场,并提出工作要求,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完善复试环节流程,全力保障复试工作顺利平稳进行。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相关部署会议召开后,学校及时召开由主管副校长主持召开的研究生复试工作部署会,对各学院提出纪律要求和工作规范,并进行了网络远程复试模拟演练。截至3月底,学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已全部完成。

      记者:复试工作组如何构成?复试工作人员如何挑选和培训?要满足哪些要求?

      负责人:

      各学院选派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公道正派的人员参与复试工作。每个复试工作组由5位面试教师、1位复试秘书和1位视频监考员组成。同时配备网信办工作人员及研究生院协调保障工作人员。

      考前,学校制作并向全部工作人员印发了《网络远程复试工作汇编》,内容包含复试小组工作注意事项、复试报到及复试流程、视频监考员职责及注意事项、考场规则、复试各软件操作指南等,要求参与复试人员认真学习。同时,学校召开复试工作培训会,对复试人员进行政策、纪律和业务培训,针对网络复试中存在的风险点提前做好研判和预案,强化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并提高导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科学规范选拔人才的能力。复试过程中,复试小组成员要严格遵守《复试小组工作注意事项》。此外,考前,研究生院组织各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进行复试考场实地查看,并与网信办共同对各学院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及模拟演练。要求各学院对本院内参与复试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工作人员及视频监考员要全面掌握网络远程复试所用软件的使用及各项业务技能、操作流程等,确保考试顺利开展。未经培训合格,不得参与复试工作。

      记者:对于复试备考,复试考查重点有哪些?研考生参加复试面试要注意哪些问题?

      负责人:

      硕士研究生复试着重考查考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同时通过考生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等补充材料,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情况的全面考查。

      为确保网络复试的安全性及保密性,考生要在考前下载并签订学校《诚信复试承诺书》,承诺在复试时不替考、不作弊、按考试规则诚信考试。考生要保持手机畅通,提前调试好考试设备及环境,按照各学院要求,按时参加复试,复试时要遵守考场规则。复试环境方面,面试采取对考生端的“双机位”要求。“第一机位”采集考生音、视频源(考生正前方),“第二机位”采集考生“第一机位”显示器及考生所处环境的整体情况(远端)。考生要在独立、无干扰的房间进行复试。复试前,考生应按要求进行本人联系方式的核实,按时完成复试报到、资格审查和复试设备的调试、检查等。

      记者:复试如何确保题量充足、多样化?如何保证试题安全和保密?

      负责人:

      复试考核中的试题命制工作由各学院负责,一般须建立试题库,保证题量充足,确保每道试题只能使用一次,每位考生只能随机抽取一次试题。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复试试题及其答案在启用前均系国家机密。学校组织所有涉题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要求其严格遵守自命题工作规范,防止出现命题制卷错误和失泄密情况,违者依规严肃处理。

      记者:在确保研考复试录取公平公正方面,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

      负责人:

      学校严格复试过程管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要求各学院建立健全“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在复试报到中,学院组织考生随机抽取面试顺序;复试小组人员名单由学院综合考虑复试工作经验、技术等方面,在复试前自行随机抽取确定;复试考核中的每道试题只能使用一次,每位考生只能随机抽取一次试题。

      记者:研考生在调剂方面要关注哪些信息?

      负责人:

      学校接收调剂考生均通过研招网调剂系统进行。接收调剂的专业、缺额、接收调剂条件等政策、通知均在研究生院网站及各招生学院网站发布。考生要及时关注。

      记者:在本硕博培养方案方面,学校有哪些探索?

      负责人:

      学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本硕博连续贯通培养办法,完善多元化人才选拔机制,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研究制定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面试攻读博士研究生招生办法,选拔取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预计将于2022年推免接收工作中予以探索实施。

      记者:对考生参加复试过程中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如何处理?

      负责人:

      对在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入学后3个月内,各学院还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123...100>